伊斯兰与其他信仰的区别

伊斯兰与其他信仰的区别

(1/2)

伊斯兰的简洁性、合理性、实践性

伊斯兰是没有任何神话传说的宗教。它的信条既简洁,又符合理性,没有迷信成分,也没有不合理性的内容。它坚持真主独一、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死之后的复活真实无疑等基本信仰内容。这些信条有其坚固的理论基础,也符合理性的逻辑推理。伊斯兰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来源于这些基本的信仰。这些信仰简洁明了,它没有孰贵孰贱的等级观念,没有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没有纷繁复杂的礼仪仪式。

每个人都可以接近《古兰经》,依照《古兰经》的要求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伊斯兰唤醒人心,复活理智,奉劝人们要应用自己的智慧,要求人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古兰经》教导人们要寻求知识,教导人向真主祈求给自己增加知识。

说:我的主啊!求你增加我的知识。’” (《古兰经》2114 

传述围的事物智力宗教。它的信条既简洁,又有又说:

说:有知识的与无知识的相等吗?惟有理智的人能觉悟。’” (《古兰经》399

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于他)也号召人们追求知识,他这样说:

凡是离家追求知识的人,他走上了真主的道路。(铁尔米济圣训集》)

他还说:

求知是每个男女穆斯林的应尽的义务。(《伊本马哲圣训集》等

就这样伊斯兰把人类从愚昧黑暗的世界带出来,使人类走向知识和光明的新世界。

伊斯兰是实践性很强的宗教。它不允许人们专事空洞无用的理论,它强调:信仰不但表白于口头,而且更应成为生活中的践行,人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真主所规定教义和教律。伊斯兰强调,信仰重在行动,而不在口头上的漂亮口号。对此《古兰经》指出:

信道而且行善者,得享幸福和优美的归宿。 (《古兰经》1329

先知也是这样说的:

真主不接受没有实践的信仰,也不接受没有信仰的实践。(《塔巴拉尼圣训集》

因此,简洁性、合理性以及实践性,是伊斯兰独具的特色。

伊斯兰——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伊斯兰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强调精神与物质二者协调有序,紧密相关,不可分离。伊斯兰反对消极厌世的人生态度,而是鼓励人积极地去创造生活。伊斯兰反对禁欲,它不主张人抛弃物质享受过苦行僧般的生活,它坚信,在简单朴素的生活中,只要人们坚守信仰,信仰水平就能提高,用不着通过放弃红尘来提炼信仰。《古兰经》教导我们这样向真主祈祷:

们的主啊 求你在今世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在后世也赏赐我们美好的(生活),求你保护我们免受火狱的刑罚。(《古兰经》2201

但是关于物质享受的问题,伊斯兰的态度是中和的,既不节制过度,也不奢侈有余。真主说:

们应当吃,应当喝,但不要过分,真主确是不喜欢过分者的。 (《古兰经》731

这是在物质享受方面,在精神享受(如功修)方面,伊斯兰的要求还是适中。穆圣说:

要封斋,也要开斋,要礼拜(在晚间),也要睡觉。因为你的身体有身体的权利,眼睛有眼睛的权利,你的妻子也有她应享的权利。

因此,伊斯兰不认为物质与道德、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而是要求人们尽其所能,建设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要求人们把精神与物质融为一体。对于善良的人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物质条件实现自己在后世得救的目的,他们勿需远离舒适的物质生活,也用不着采用禁欲主义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深受其他宗教和思潮的影响,有的宗教强调精神体验,而忽视物质享受与凡人的正常生活,他们把世界看做是虚幻的世界,充满欺骗的世界,是陷阱。而与此相反,那些唯物主义者,完全忽视了人的信仰追求和道德生活,他们把信仰看做是虚伪的、假想的东西,甚至认为是迷信。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都导致了灾难性的结果,因为它们要么剥夺了人的信仰和心灵的安宁,要么剥夺了人拥有和享受的权利。

即使在今天,这种不平衡依然出现在生活的个个方面。法国科学家德·布朗基说得好:

“过于强调物质文明会对固有的文明本身造成危害。如果精神文明的发展不为物质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平衡,一定会导致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

基督教错误地走向了一个极端,而现代西方文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便是各种世俗的资本主义和马克思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也免不了这样的结局。勋爵斯奈尔说:

“从外部来看,我们似乎建立了一个结构十分合理的社会,但我们忽视了社会内部的基本要求。这好像一个杯子,我们精心设计、装饰了杯子的外部结构,但是杯子内部却充满了敲诈勒索与各种无法容忍的东西。日益增长的知识给我们各种享受,但是我们却让我们的精神处于了贫困饥饿的状态。”

伊斯兰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按照伊斯兰的观点,世上的一切东西都是为了人类而被造化和存在的,而人类的造化是为了更崇高的目标:建立道德、公平合理的社会秩序,实现对真主意志的完全履行。伊斯兰不但注重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也注重满足人类的信仰需要。伊斯兰告诉人们,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需要净化自己的灵魂,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日常生活,最终建立一个真主之权力高过人类之权力的社会,形成美德战胜邪恶的良好社会风气。正因为如此,伊斯兰代表了公平合理,它要人们走一条不偏不倚的道路,以伊斯兰的价值观,缔造具有高尚道德的人。

伊斯兰,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

伊斯兰没有扭曲人类共有的感情,因为它的指导并不局限于私人的生活空间,它实际上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物质还是精神、经济还是政治、法律还是文明、对内还是对外,伊斯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全面指导。《古兰经》号召人们毫无保留地信仰伊斯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遵从真主的指导。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幸的时代,人们的宗教生活只局限于私人空间。在这个时代,宗教对社会和文明的影响几乎减小到零。在现代社会,没有比宗教退回到私人空间这种倾向更能弱化宗教的影响力的了。用一位现代哲学家的话说:“宗教要求我们,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两者的分离加速了社会的世俗性、降低了宗教的圣神性……当战争的阴霾笼罩在世界上,社会动乱,而宗教的信仰者还心安理得的话,那么,宗教的价值就所剩无几了。神权与世俗分离的结果就是,宗教弱化了人们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责任感。”

伊斯兰完全否认这种宗教观,明确宣告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纯洁人的灵魂,改革、重建社会基本结构,正如《古兰经》所说:

我确已派遣我的众使者,去传达我的许多明证,并降示天经和公平,以便众人谨守公道。我曾创造钢铁,其中有严厉的刑罚,对于众人,有许多裨益;以便真主知道在秘密中相助他和他的众使者的人。真主确是至刚的,确是万能的。(《古兰经》5725

真主又说:

们舍真主而崇拜的,只是你们和你们的祖先所定的一些(偶像的)名称,真主并未加以证实,一切判决只归真主。他命令你们只崇拜他。这才是正教。但世人大半不知道。 (《古兰经》1240

对伊斯兰教义的粗略的研究表明,伊斯兰与人类的生活融为一体,在人类生活中,伊斯兰没有给任何邪恶势力留下活动的空间。

(2/2)

伊斯兰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

伊斯兰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平衡。它承认个人的独立性,同时也强调每个人都要在真主面前因为自己的职责而被问责。先知穆罕默德(愿主赐福于他)说:

们每个人都是牧羊者,都要对自己的羊群负责任。领袖是百姓的牧羊人,他要对他们负责任;丈夫是家庭的牧羊人,他要对家庭负责任;妻子是丈夫的家居的牧羊人,她要对丈夫的家负责任;仆人是主人财产的牧羊人,他要对主人的财产负责任。

该段圣训的传述人说:我还听见先知这样说了:一个人是他父亲的遗嘱的监护者,他要对遗嘱的实施负责任。你们所有的人都是牧羊者,你们都要对你们所管辖的地方和你们所管辖的人负责。(《布哈里圣训实录》、《穆斯林圣训实录

伊斯兰的另外的一特征是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不允许任何人加以侵犯。伊斯兰教育制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受教者的个性,它不接受这样的主张:那就是个人为了社会或者国家利益而必须消除自己的个性。

伊斯兰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他是什么肤色、讲什么语言、属于什么种族或者国籍。它重视人的良知,注重消除因种族、社会地位和财富导致的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尽管我们生活的社会自称是一个文明的社会,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些人与人之间本不该有的隔阂过去曾经存在、现在还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下去。伊斯兰的目的是坚决消除这些隔阂,它强调这样一种观念:全人类都是真主治理下的一个大家庭,即所有的人在真主面前都是平等的。

全球性或国际性是伊斯兰的又一大特色,它不承认源于种族、部落、肤色、血缘和地域的隔阂和区别,这一观念与穆罕默德为圣之前的社会观念形成鲜明的对比。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偏见以不同的形态和方式依然广泛存在于今日之世界。伊斯兰意欲把人类团结在这样的一面旗帜下:和谐统一,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对于一个国家间纷争不断、民族间仇恨遍布的世界而言,伊斯兰代表了一种生活的信心和希望,代表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

在这一方面,历史学家阿诺尔德·约瑟·汤因比做了有趣的观察。在《文明的考验》一书中,他写道:

“目前存在两种惹人注目的危险——一种是精神方面的危险(就是种族观念),另一种危险则在物质方面(就是酗酒)。事实已经证明,伊斯兰精神能改变两种危险带给社会的危害。如果人们接受伊斯兰的这种精神,那么西方社会将会拥有崇高的道德观与社会价值观。

消除各族穆斯林之间的种族隔阂是伊斯兰最为成功的道德实践之一。现代社会,非常需要大力宣传伊斯兰的这一优越特点……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在建设一个充满包容、和平世界的进程中,伊斯兰的这一精神,将会是一个决定性的力量。

西方企业“开明”了热带地区的原始部落人,而在那些地区,酗酒的危害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试图通过外部力量,强加一些颇具政治色彩的防范措施,以改善社会上广为流行的这一邪恶行为。但除非摆脱这一邪恶行为的愿望和意志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除非人们意识到他们所关注的事情的重要性,否则这个社会不大可能消除业已存在的这一邪恶行为。现在西方管理员们不同程度地染上“盎格路-萨克逊”思想意识,由于他们的种族意识,产生了对‘有色人种的歧视’。在信仰方面,他们与‘当地’信仰危机的人们处于分离状态。 改变当地人们的信仰是一项重要任务,但在这一点上,由于他们能力有限,很难期望他们完成这一任务。而在净化人的灵魂这一点上,伊斯兰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些快速发展的地区,西方文明创造了一个个经济神话和一个个政治实体,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社会道德生活与信仰生活的空虚。

因此,从未来的前景方面分析,在这里我们可以提出两个对世界有影响的力量,一种力量是触及世界各个角落的西方势力,它控制了自己缔造的世界无产阶级(西方化的人)。但纵观世界的未来,我们根据宗教的新特点可以推测,对未来做出贡献的力量就是伊斯兰。”

永恒与变革

人类社会与文明之中,同时存在永恒的东西与可变的因素,这种情形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是如此。不同的思想或文明体系的两端,如果失去平衡,就会走向错误。过分强调稳定性,会使这一体系容易僵化,没有灵活性,社会不会取得进步;而缺乏稳定性的价值观、缺乏固定的主导因素,则会使人们的道德成为相对的、不定型的、混乱的东西。

现在重要的是,要使同一体系的两面——稳定性和可变性之间达到平衡。使它同时能适应稳定和变革的要求。美国一位法官指出:“我们时代最大的需要是一种思潮:在稳定和变革的矛盾之间找到一条平衡的出路,提供一个发展的原则。”伊斯兰提供了这一思想指导,可以满足稳定与变革的要求。

只要我们深深思考,我们不难发现生活中就包含着稳定与变化,因此,生活既不僵化、又不多变;既不完全接受事物细节的所有改变,也不完全否定事物的灵活多变性,即便是事物本身的某些特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人体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情况。在人的一生中,甚至人体本身保持原样时的同时,人体内部的细胞也发生多次变化。一棵树的叶子、花朵、果实在发生变化,但树的本质又有一定的不变性。生活的法则也应如此,稳定与变化的因素也应和谐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生活中的这一法则能满足人类饥渴的本性,满足社会的的各种需求。在滚滚红尘和岁月的变迁中,人类生活的核心价值应该保持不变,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革。伊斯兰注重研究新的问题、新的现象,以运用符合实际的方法解决之。

真主赐予人类的《古兰经》和“圣训”中,就包含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永恒指导。这一指导来自真主,真主不受时空的限制。真主默示个人行事的原则和社会行为,就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真主的指导是永恒的。但真主默示的原则是宏观的、根本的,根据时代的变迁、条件的改变,真主允许人们在把握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自由、灵活地解决具体。通过“伊治提哈德”(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真理,即教法演绎),不同时代的人们可以依据经、训的指导精神,用适合于时代的方式解决时代的问题。我们可以这么说,这个基本的原则是永恒不变的,而根据每个时代的特殊性,应用这一原则的方法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为什么伊斯兰法永葆青春、与时俱进原因所在。

完整教诲的保存

最后,还有一个事实需要陈述清楚。伊斯兰原汁原味地保存至今。我们能找到原封不动的真主的指导——启示给人类的经典,真主至实的语言《古兰经》。这部经典至今已过去1400多年的历史了,但人们还能找到《古兰经》的原本,作为《古兰经》权威解释的圣训——先知的言行及生活细节也被完整地保存至今。这一独特的历史记载,迄今没有任何的改变。“圣训”和“先知传记”,以前所未有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记载了先知所说的话和他的生平事迹。甚至非穆斯林的批评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一雄辩的事实。

伊斯兰的这些特征,使它拥有了成为现在与将来之宗教的资格。无论是过去和现在,这些特征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们。他们见证,伊斯兰是真理之宗教,是人类的正确出路。毫无怀疑,这些特征,也会吸引未来的人们。那些渴望真理、胸怀虔诚与诚实心的人,将会这样说:

“我见证,除真主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主,他是独一的,没有可与之匹敌的主;我见证,穆罕默德是他的仆人,是他的使者。”

在这里,我们乐意引用伯纳德·肖说的话:

“我对穆罕默德的宗教评价很高,因为它有惊人的活力。只有这个宗教,深深吸引了我,在我不同的人生阶段,使我拥有了接受新思潮的空间。这一宗教吸引着不同世道的人们。我研究了他——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我不是一个反对基督教的人,但我个人认为,他应该称为人类的拯救者。我相信,如果把现代社会专政的权力赋予他,他会成功解决现代社会的所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和平与幸福。我预言,就像今日欧洲接受他的信仰一样,未来的欧洲也会接受穆罕默德的信仰。”